天天播报:什么鸟几乎不落地?

2023-06-14 10:23:55     来源 : 人民日报


(资料图片)

北京雨燕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福娃“妮妮”的原型,是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首个数字形象。它们十分擅长长距离飞行,除繁殖期间进入洞穴产卵、孵化和育雏外,其他时间几乎不落地

每年4月至7月,在北京前门、天安门、故宫、景山、颐和园等地,常见一群群燕子在古建筑间飞舞,这种燕子被老北京人亲切地称为“楼燕儿”,学名北京雨燕。

小小的北京雨燕可不简单。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福娃“妮妮”的原型,是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首个数字形象。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中国宣传片中也有它矫健的身影。北京雨燕已经成为北京乃至中国的一个熠熠生辉的文化符号。

这种鸟有什么特别之处?作为夏候鸟,北京雨燕每年7月下旬离开北京,飞越内蒙古,跨越天山山脉;再继续飞越红海,最终到达非洲南部越冬,次年春天再返回北京,长途往返飞行约3万公里。它们十分擅长长距离飞行,除繁殖期间进入洞穴产卵、孵化和育雏外,其他时间几乎不落地,在空中进食、休息、交配。飞行时,北京雨燕又窄又长的翅膀充分展开,形成一条弧线,飞行速度最高可达48米/秒。北京雨燕血液中高含量的血红蛋白,使它们在飞行时能维持体内氧气的供给。

北京雨燕的飞行也很有特点。因为脚趾短小,且都朝前生长,这种特殊结构让它们无法抓取树枝栖息或是在地面上行走,而是更适合悬挂或攀附在悬崖峭壁、建筑的缝隙中。一旦落地,不借助外力很难起飞,要从高处向下俯冲,扇动翅膀才能飞行。

作为著名古都,北京拥有城楼、箭楼等众多古建筑。这些建筑中梁、檩、椽交错,形成了一个个人造“洞穴”,有利于北京雨燕繁殖后代。近年来,除了古建筑,北京雨燕也在各种新式建筑中寻找新家。北京市民惊喜地发现,在天宁寺桥、国贸桥的桥洞下,就出现了北京雨燕上下翻飞的身影。

北京雨燕的喙很短,不像其他鸟类用喙去“捉”虫子,而是在飞行中,张大喙让飞虫“自投罗网”。一只北京雨燕一个夏季可食虫约50万只,包括大量蚊、蝇、虻等,故而农谚有“燕子田野飞,五谷堆成堆”之说。

优美的外形、坚韧的品格,这样的北京雨燕,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。

(作者郭 耕为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,记者施芳采访整理)

标签:

推荐文章

X 关闭

最新资讯

X 关闭